民国二十七年(1938年)10月30日,日本军部发布公告,承认第101师团长伊东政喜中将“在中国江南前线指挥作战时,被中
民国二十七年(1938年)10月30日,日本军部发布公告,承认第101师团长伊东政喜中将“在中国江南前线指挥作战时,被中国军队击伤,现正恢复良好”云云,而伊东政喜的重伤,完全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战场“巧合”。更为重要的是,伊东政喜的中炮倒下,差不多直接促成了薛岳围歼第106师团的“万家岭大捷”,堪称抗战史上神奇的巧合。
日军第101和第106师团都属于特设师团,也就是由第1和第6师团的预备役人员在战争爆发后匆忙编组的,只有大队上以上军官才是现役,因此初上战场时战斗力确实不如老牌常设师团。但是日军在前线兵力不足,又必须进行预备役动员,因此这俩师团在日本本土编成后,先后投入华东战场。
这个第101师团其实不弱,因为它的兵员都来自东京第1师团的复员兵,很多都是关东军老兵,在淞沪会战中是被当作主力部队使用的。该师团核心部队第101联队在军史文献上的出镜率很高,其中次任联队长饭冢国五郎大佐在庐山被击毙,在军史上十分出名,不过今天他不是主角,被干的是他的顶头上司,中将师团长伊东政喜。
武汉会战中,这两个特设师团被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用于次要作战方向,即攻击南浔线薛岳第一兵团的侧后方德安,击破中国军队后再从南方迂回包抄武汉,同时也牵制薛岳不能全力出击长江沿线。其中第101师团奉命从庐山西麓攻击前进,在一个隘口与中央军第25军的两个师发生激战,日军进展非常缓慢。
兼任第25军的军长的正是第37军团长王敬久,黄埔一期的“徐州三王”之一,本来是德械第87师师长、第71军军长,不料在河南犯错误被免职,后来被顾祝同保举成为第三战区第25军军长。此公作战虽无特别出彩之处,但战场经验较为丰富,并且刚刚起复也不敢马虎,楞是把第101师团挡在了庐山西麓十多天前进不得。
王敬久
伊东政喜因为动作迟缓遭到冈村训斥,火急火燎赶往前线,想看看究竟咋回事,9月28日伊东师团长亲临一线阵地观察中国守军的情况。伊东政喜号称“儒将”,行事还是比较小心的,他没有登上日军正面阵地,而是爬到了侧后方一个高地用望远镜偷窥,试图寻找王敬久第25军的破绽。
本来这是个非常安全的位置,然而就在此时,一枚大口径山炮炮弹在他前方约10米处的反斜面爆炸,弹片从其右下颌穿入头部,伊东政喜当即重伤不起,随即被送往野战医院。这个家伙很是命大,因为弹片从血管和神经之间穿过,没有造成致命伤,否则王敬久第25军可就创造奇迹了,战场击毙第一个日军在职师团长。
问题是这一炮太离奇了,从中国军队的战斗详报来看,根本没有发现这个中将师团长的到来,况且在侧后方的高地也不应该是第25军炮兵的攻击目标,那里一没有日军二没有战术价值,而且这是一发冷炮,也就是说,并非有目的集中射击,否则应该有更多的炮弹飞来才是。
武汉会战形势图
日本人研究半天也搞不明白,最后的结论只有一个:第25军的炮兵射术太差,偏离攻击目标接近于离谱。
虽然有些不可思议,反正这一炮轰掉了第101师团的军事主官,伊东政喜中将受伤,日军前线一时群龙无首,进攻再次延误下来,薛岳趁此机会调动粤军李汉魂和叶肇等部进行反击,日军第101师团被迫转入守势。冈村宁次眼见战场陷入僵局,一边大骂特设师团都是废物,一边另想出奇制胜的办法。
最终憋出来一个作战方案,命令松浦淳六郎中将的第106师团全部轻装,从侦察机发现的中国军队布防空隙间深入,长距离进行山地穿插,奇袭并一举攻占德安。在穿插的路线中,有一个地名叫万家岭,接下来发生的事情,就人所共知了。
TAG:日军,庐山,战场,中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