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在网上浏览了太多的关于考注会的问题,大多围绕自己的年龄展开讨论的。“我30岁考注会还有意义吗?”“我35岁考注会还有
最近在网上浏览了太多的关于考注会的问题,大多围绕自己的年龄展开讨论的。
“我30岁考注会还有意义吗?”
“我35岁考注会还有意义吗?”
“我40+,考注会还有意义吗?”
以上这些问题,都透露出考生的彷徨与焦虑。
确实是,现在这个经济大环境,造成了财务这个行业竞争异常激烈。大量的劝退财务帖,在网上随处可见。
而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,既要看到它的短板,也要看见它的长处。因为财务属于商科,所以在市场上的需求还是可以持续的;但由于它不能直接创造价值,或者说它的工作不可量化,所以在市场上议价空间不明显。因此,考证成了提升自己议价能力的一条捷径。
这其中有以注册会计师的含金量与知名度最高。所以出现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景象。这里不论这种现象合不合理,只是说参与考试的人中“各怀心事”。总结一下各个年龄段的想法,仅供考生紧张复习之余调节一下心情。
20+,既然注会是职业生涯的起点,那么为什么不给自己一个更高的起点?(别人都考,我为什么不考)25+,注会是职业生涯的和谐号,一定要赶上这班时代的列车。(这个证书可以升职加薪)
30+,注会可能是财务生涯中弯道超车的最后机会,一定要抓住!(别人有,我没有我就吃亏了)
35+,注会是脱离现在这个行业,进去财会行业的敲门砖。(中年危机谁也逃不掉)
40+,对注会的执着与情怀。(这么多年没看过,确实不甘心)
你在哪个阶段,又是哪种心情?
TAG:意义,议价,职业生涯,行业